這裏曾經有一座名為"吉祥院"的大型寺廟。
這座吉祥院是作為自由院(會津若松市會津若松市相生町2-18)的附屬寺廟而建立的,這座真言宗至今仍在這裏。
這座寺廟是1601年由越後僧人弘信創建的,山名是"長命山"。吉祥院
吉祥院的主佛是地藏菩薩,作為祈禱孩子健康成長的護子地藏菩薩而聞名。
從享和3年(1803年)到文化6年(1809年)編撰的《新編會津風土記》中也有記載。
《會津風土記》是以會津藩主保科正之的名義,於寬文6年(1666年)完成的,《新編會津風土記》是包含了其補充信息的新編。
《新編會津風土記19卷若松的5平民區》中記載了吉祥院和地藏堂。
據記載,吉祥院東西長24米(43.6米),南北長15米半(28米)。
據記載,院內的地藏堂上有一尊1尺7寸(約64.6釐米)的地藏菩薩像,外麵有一尊1尺5寸(約57釐米)的地藏菩薩像。
吉祥院
院內東西24間南北15間半免除地
位於該町北頰的博勞町自如院的分寺真言宗乃長命山之號
越後國之僧弘信來到此地,於慶尚6年建造該寺,安放在主佛地藏客殿
地藏堂
院內有地藏菩薩像1尺7寸或外有長1尺5寸的地藏菩薩
該像所在寺院的西麵建有佛堂安放在其中
不知何時荒廢遷移至此
均為古佛
現在吉祥院的正殿已經不存在了。
但是從當時的地圖和古地圖上可以了解到吉祥院是什麽樣的寺院。
例如,在町畫師大須賀清光於1851年以後繪製的"若松城下繪圖屏風"(福島縣立博物館藏)中,可以看到七日町大街附近的吉祥院和現在還保留著的地藏菩薩的樣子。
吉祥院已繪製。
與現在還保留著的常光寺相比,可以了解到建築物的大致大小。
現在也可以看到殘留的地藏堂。
另外,在安政2年(1855年)發行的《東講商人鑒》(Azumako Akindo Kagami)中,也用繪畫地圖描繪了會津若松城下。
東講商人鑒是由東日本的商人組成的集團(講)發行的、收集了對旅行有幫助的信息的書籍。
其中也登載有被認定的旅館和主要城下的指南圖。
其中有叫做"奧州會津郡若松城下之圖"的頁麵,那裏也記載著吉祥院。
中心畫著鶴城,可以看到東西延伸的街道的樣子。
當時的商人看著這張地圖前往目的地。七日町大街附近的放大。
與常光寺並列描繪著吉祥院。
七日町大街的前方是米澤大道,作為驛站也非常熱鬧。
在保留至今的地藏堂裏,安放著兩尊51.5釐米和45.5釐米的地藏菩薩像。
據說這些佛像是從位於吉祥院西麵的佛堂內移過來的。
隨著時代的變遷,在1916年(1916年)發行的古地圖《戊辰若松城下詳單圖》(加藤長四郎)中也殘留著吉祥院的名字。
那裏還有一個"言"字,可以看出是真言宗。
戊辰若松城下明細圖的吉祥院。
守護著漫長歲月變遷的吉祥院地藏菩薩。
當現代人站在它麵前時,他們也成為了漫長時間的一部分。
在現在的地藏菩薩院內,還保留著刻有松尾芭蕉的"鶯和柳樹的後麵和灌木叢的前麵"的俳句的俳句詩碑。
雖然不知道俳句詩碑是什麽時候、由誰建造的,但它讓人聯想到"到處都能聽到黃鶯的叫聲……從柳樹後麵和灌木叢前都能聽到"這種恬靜的風景。
除了地基之外,俳句詩碑大約有60釐米大。
但卻營造出一種說不出來的古樸感和厚重感。
俳句詩碑沒有那麽大。
裂縫被修補,流傳著被重視的樣子。
這附近也能看到幾處松尾芭蕉緋句碑。
位於西福寺前(會津若松市西七日町3-34)和阿彌陀寺院內(會津若松市七日町4-20)的俳句詩碑也值得一看。
也請看地藏菩薩前的指南板。
這個地方是"七福神巡游"景點之一。
有指南板和七福神巡游的圖章。寫有"地藏菩薩"字樣的匾額。